查看原文
其他

百余部门集体晒账,决算公开亮点在哪?

中国财政 中国财政 2019-06-29

点击“中国财政”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财政大事  ★  关注社会民生



部门决算公开是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随着7月20日中国作家协会、财政部率先在门户网站公布2017年度部门决算,今年的部门决算公开正式亮相。据统计,今年共有105个中央部门决算集体“晒账”,这是中央本级连续第8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



“数据背后大文章”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年度报告,是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数字背后是大文章”,部门决算数据不仅反映了部门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情况,展现了部门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所承担的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与社会公众利益、社会民生息息相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近年来,作为部门决算公开的主体,中央部门决算信息公开取得了重要进展,可谓年年都有新突破。中央部门实现了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的转变,积极主动“晒账本”。从2011年到2018年,公开范围由最初的90个部门扩大到105个部门;公开内容由2011年的2张表格增加到目前的8张表格,由简单的财务收支数据扩大到机关运行经费、“三公”经费、预算绩效、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等相关信息,由单纯地“摆数字”发展到展示项目绩效,让社会公众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中央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公开时间由以往各部门在不同时间公开,调整为在一天内集中向社会公开;公开平台由仅在中央各部门自己的门户网站公开,发展为通过中国政府网“中央预算决算公开”专栏财政部门户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向社会公开。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2018年决算公开工作立足于“巩固”和“深化”。“巩固”就是前几年已经做到的今年要继续保持,比如公开的内容,包括8张决算表和收支说明以及“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项目预算绩效、政府采购支出、国有资产等重点事项,一个都不能少。“深化”是指在以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如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同2017年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相对应,今年共有105个中央部门公开2017年的决算信息,比上一年增加2个部门。此外,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原则上将由新组建的部门负责公开改革前原部门的决算信息。比如文化和旅游部将负责分别公开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的部门决算。此外,要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公开范围将从一般公共预算扩大到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范围都将扩大。


这位负责人同时指出,部门决算公开工作这些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由于制度、机制以及管理方面的原因,部门决算公开工作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改进,比如公开范围如何进一步扩大,如何帮助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部门决算信息的问题。作为部门决算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下一步,财政部将以“广覆盖”为目标,推动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以“看得懂”为目标,推动不断细化公开的内容;以“合民意”为目标,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逐步实现除涉密信息外,使用财政资金的中央部门和单位全部公开决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从预算管理链条看,中央部门决算在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管理链条中处于重要的收官环节,具有“数字反映”“改革促进”双重功能。部门预算作为部门年度收支“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化,部门决算则是部门预算执行结果实实在在的反映,是中央各部门年度收支的真实账本。同时,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根据相关工作安排部署,原则上将由新组建部门负责公开改革前原部门的决算信息,原部门依旧如实公开体现了财政法治化精神,也是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向公众交份满意答卷”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开展的量化评估活动,相当于对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进行“业绩体检”“有效诊疗”。今年中央财政和中央部门预决算提供的绩效信息明显增加,今年6月有15个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绩效评价报告182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随同2017年中央决算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分别比2017年增长50%64%



根据新预算法规定,2016年以来财政部组织中央部门逐步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并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一是以财政部为主体开展重点绩效评价2017年财政部选择35项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重点项目和政策,由预算评审中心和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组织开展绩效评价。为了保证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具体评价工作中广泛聘请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参与。


二是以部门为主体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近年来,财政部持续推动中央部门以部门为主体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不断扩大绩效评价报告公开范围。今年财政部选择15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17年中央决算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主要包括湿地保护与管理、水文测报、贫困白血病先心病儿童救助等。


三是推动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绩效自评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信息反馈,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中央部门在总结2016年度绩效自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照年初填报的绩效目标及指标,对2017年所有一级项目、二级项目预算执行结果开展绩效自评。同时,为提高项目绩效自评质量,财政部还会同审计署建立了绩效自评结果抽查机制,对部门项目绩效自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抽查,倒逼部门提高绩效自评质量。



北京大学财政学系主任刘怡表示,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与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相互推动作用,可有效促进财政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她说,今年的绩效评价信息公开明显增加成为亮点,绩效评价是各部门和预算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效果的全面梳理,形成了项目执行情况的“成绩单”“体检表”,将成为加强资金管理的有力“抓手”,也是增强政府部门公信力重要方式


此外,政府采购支出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据财政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说,根据新预算法有关要求,2015年中央部门开始随决算向社会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总体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支出总额以及货物采购、工程采购和服务采购金额。2016年中央部门在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情况的同时,同步公开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情况,包括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金额及占政府采购支出金额的比例。今年,将继续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全过程信息公开,促进公开采购项目的采购预算、采购过程及采购结果的全部信息。

新闻

超链接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历程


2011年

90个中央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决算。各部门主要通过各自门户网站公开,公开时间部门自己选择,未实现统一,公开内容主要包括“收支决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2张表及相关解释说明,包括财政部在内的一些部门还自行细化了公开内容。

2012年

98个中央部门首次在一天时间内公开了决算首次随决算公开了“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统计数。公开表格6张,首次公开“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决算表”4张表;有关支出细化至款级科目,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相关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三公”经费支出还首次详细说明了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等有关情况。首次以统一的格式体例,对本部门职能及单位构成情况作了介绍,对预决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名词进行了说明。

2013年

98个中央部门在一天时间内公开了决算。在上年基础上,首次公开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结转结余情况;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2个类级支出首次细化至项级科目,类级支出由5个增加至7个;首次将当年收支与上年决算数、与年初预算数进行对比说明;首次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分为购置费和运行费两项进行了说明。

2014年

99个中央部门在一天时间内公开了决算。除涉密信息外,首次将全部支出按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细化公开

2015年

100个中央部门在一天时间内公开了决算,首次公开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支出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公开表格8张,首次公开“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该表实现了部门决算首次按经济分类科目公开)。

2016年

102个中央部门在一天时间内公开了决算,首次公开支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情况,首次公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首次实现在财政部官方网站和中国政府网“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专栏集中发布中央各部门决算信息;首次“打包”发布决算相关的200多个财务会计政策。

2017年

103个部门在一天时间内公开了决算。首次公开97个项目的绩效自评结果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实现宣传方面的多个“首次”。首次在财政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并茂的宣传文章《中央部门决算:中央各部门的年度收支账本》。首次使用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向专家学者等有关方面详细讲解部门决算公开内容、形式和特点。首次制作部门决算公开解读微视频《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晒国家账本为公众解读“数字背后的大文章”》。



作者:《中国财政》记者   李烝

值班编辑:张小莉  刘慧娴

版式设计:郑景儒



理念:权威  客观  前瞻

推送内容:宣传财政政策,报道财政改革,传播财经知识,弘扬财政文化

▶ 欢迎转发并给我们留言。

大家都在看这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